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TAG信息列表 > 溶剂

  • 离子液体协同固体酸催化果糖和葡萄糖合成5-羟甲基糠醛取得新进展
  • 更新时间:2012-03-09;信息类型:国内研究进展
  •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能源组郭 峰博士和方真研究员开发了一条新型绿色工艺用于合成5-HMF。首先以葡萄糖、果糖、纤维素、木质素、竹粉和小桐子果皮等作为催化剂载体原料,通过碳化 (400℃, 1h)和磺酸化(200℃, 5h)两步法合成碳质固体酸。经活性表征发现木质素基固体酸活性最 高,而且发现在微波加热和离子液体-二甲基亚砜([BMIM][Cl]-DMSO)反应介质协同作用下,能极大地加快脱水反应速率,在110℃反应 10min, 果糖转化率和5-HMF得率分别达98%和84%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,离子液体、二甲基亚砜和木质素基固体酸可通过过滤和萃 取方式实现分离、纯化,从而实现它们的重复使用,降低了工艺成本。
  •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ionike.com/research/2014-04-24/161.html
  • 离子液体或成阿司匹林合成新思路
  • 更新时间:2011-12-13;信息类型:国内外研究进展
  • 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浓硫酸为催化剂,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,经过酯化反应而制得。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,其工艺较为成熟,我国企业 多年来一直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。但是该方法也有不少缺点,如收率较低,一般在70%左右,容易发生副反应,产品成色较差,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 的腐蚀作用,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,对环境的污染较大。
  •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ionike.com/research/2014-04-26/245.html
  • 化学所在离子液体包CO2型微乳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
  • 更新时间:2011-10-08;信息类型:国内研究进展
  • 超临界CO2和离子液体是具有许多特性的绿色溶剂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、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,化学所胶体、界面与化学热力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前期超临界CO2/离子液体乳液研究的基础上(Angew. Chem. Int. Ed., 2011, 50, 636-639),对CO2/离子液体/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相行为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开展研究,发现这类体系可形成离子液体包CO2型微乳液,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。与传统油水微乳液相比,这种新型微乳液具有许多特点,如微乳液由两种绿色溶剂组成,并且其性质和功能可以用CO2的压力和离子液体的种类进行有效调控;CO2可以通过卸压方便的去除,不会造成对产物的污染等。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《德国应用化学》(Angew. Chem. Int. Ed., 2011, 50, 9911-9915)。这类微乳液体系在化学反应、材料合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  •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ionike.com/research/2014-04-24/146.html
  • 离子液体/超临界CO2乳液中有序介孔-微孔金属有机框架(MOF)纳米球的制备
  • 更新时间:2011-07-05;信息类型:国内研究进展
  •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、界面与化学热力学实验室韩布兴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以超临界CO2替代有机溶剂、以离子液体替代水,形成了一类新型的离 子液体/超临界CO2乳液体系。这类新型乳液具有传统乳液无法比拟的优点,如:乳液的形成和破坏可以通过简单的加压和降压进行反复控制;可形成新型的离子 液体液滴,由于离子液体结构和性质的多样性,液滴的性质可“调节”;CO2可以通过卸压方便的去除,因此不会造成对产物的污染;该乳液由两种绿色溶剂所组 成,是环境友好的。
  •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ionike.com/research/2014-04-24/159.html
  • 寻找世界最后一滴“石油”
  • 更新时间:2011-04-21;信息类型:行业分析报告
  • 当今世界许多陆上大油田的产量都已走过了峰值,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,石油终将枯竭是不争的事实。但是在找到合格的替代能源之前,石油依然是人类无法放弃的核心能源,在“绿色革命”席卷世界的今天,各大石油公司仍然对深海石油,以及油砂等非传统石油资源热情高涨足以说明问题。至少在这个新旧能源时代更替的混沌阶段,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找最后一滴石油。
  • 链接地址:http://www.ionike.com/research/2014-04-27/276.html
 38   首页 上一页 2 3 4